广西梧州茶厂生产茯砖茶始末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一头大象-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

广西梧州茶厂生产茯砖茶始末

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广西梧州茶厂既生产传统出口商品六堡茶,又大量生产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——茯砖茶。

茯砖茶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茶品,虽然采用原料和制作工艺与六堡茶有着很明显的区别,但同属黑茶类。根据文献记载,茯砖茶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,早在明代嘉靖三年(1524年),茯砖茶就被规定为运往西北供少数民族所需的官茶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党和政府十分关怀边疆少数民族,不但扩大了茯砖茶生产,增加了茯砖茶供应量,还降低了茯砖茶价格,边疆人民衷心地称茯砖茶为“翻身茶”“幸福茶”。

广西梧州茶厂1971年以前一直生产外销六堡茶和内销桂青茶、花茶,每年虽有1000吨左右的粗老(剪枝)茶进厂,但自己不能加工,只能整理包装,调运外省作砖茶配料。在1971年“工业学大庆”运动中,梧州茶厂干部职工解放思想,确定上马生产以粗老(剪枝)茶为原料的茯砖茶。当时,梧州茶厂一无生产茯砖茶的机械设备,二无生产茯砖茶必须的烘房,三无茯砖茶生产技术。但大家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,在争取上级支持的情况下,派人到了灵山、横县、桂林、益阳、英德等地兄弟茶厂参观学习,运用学来的技术和知识,自己动手搞设备、建烘房,造机械。经过十个月的筹建,到1972年8月,梧州茶厂开挖基地土方7000多立方,建起了一座1216平方米的烘房,制造了包括主压机、初压机、退砖机在内的全套茯砖茶加工机械设备。1972年9月14日正式投产,当年生产茯砖茶245吨;1973年生产茯砖茶967吨,调供新疆、青海省(区)1053.7吨,收入184.8万元,利润22.6万元,创造了梧州茶厂“大干快上”的奇迹。1973年4月,自治区商业局、农林局在梧州茶厂召开“全区砖茶生产座谈会”,研究砖茶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等问题,对梧州茶厂的茯砖茶生产给予肯定。

梧州茶厂当年的茯砖茶,每件20片,每片2公斤,规格为35×18.5×5厘米,要求平滑、整齐,厚薄大小匀正,“黄花”茂盛。生产工艺流程为:原料→打片筛制→拼堆→发酵→初蒸→焗堆→翻堆→复蒸→压砖→定型→退砖→包砖→入烘房凉干→闭室养花→烘干→出烘→成品包装,历时30天左右。为搞好茯砖茶生产,梧州茶厂专门成立茯砖车间,有生产工人50多名,分布在三个生产班,即压砖班,退包砖、进烘及烘房管理班,拼堆发酵班。在生产过程中,干部职工不断进行技术革新,把繁重的手工操作改为机械操作,实现了翻堆机械化。党支部书记、老红军安进才同志,深入生产一线,和干部一起研究提高产品质量的对策,解决了茯砖茶“烧心”和“出红霉”的技术难题。茯砖车间副主任李佩英同志,经常参加车间拼堆、翻堆、蒸茶、压砖、进出烘等劳动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拼堆发酵班班长郭美龙同志,带领全班同志认真做好拼堆、蒸炊发酵工作,保证产品质量。压砖班全体同志,团结协作精神好,每天压砖长期稳定地保持在2000斗以上,超额完成工作指标25%以上。

为确保产品质量,茯砖车间建立了规章制度,严守工艺流程,重点抓好下列工作:一、狠抓工艺技术,发挥原料经济价值。如合理使用原料,严格拼配比例;抓好沤堆发酵,促进原料内质转化。二、加强烘房管理,促使茯砖发花茂盛、花色鲜明,使茶的滋味更加醇厚温和、菌香浓郁。三、坚持审检制度。茯砖茶出烘打包前,逐批、逐房抽样审检,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包装、不出厂。

1973年至1978年,广西梧州茶厂作为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,每年调供新疆、青海的茯砖茶在1000吨左右(最高年份是1975年的1237.4吨),占全厂同期茶叶产量的70%左右,占全广西同期茯砖茶调供计划的30%以上。梧州茶厂以广西区内大中叶茶树品种粗老原料生产的茯砖茶,外形色泽黄褐,内质水色红浓,香气纯正,滋味醇和,与湖南的茯砖茶遥相呼应,各领风骚,受到了西北边疆人民的普遍欢迎,为增强民族团结、维护边疆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。令人叹惜的是,由于后来全国砖茶生产供大于求,根据中央1978年长沙会议精神,梧州茶厂1979年将库存原料加工完毕,调出茯砖茶580吨,以后便停止了茯砖茶生产。

从1972年筹备上马,至1980年停止生产,梧州茶厂生产茯砖茶历时八年。梧州茶厂现存的那片历经岁月沧桑的茯砖茶,见证了梧州茶厂一段光荣自豪的历史,是珍贵的茶文化遗产。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彰显了当年梧茶人“艰苦奋斗学大庆,自力更生办茶厂”的革命干劲,激励着今日梧茶人在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的道路上前进。

来源:北京茶世界
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